四种扭曲的家庭关系

初步人生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总裁小说网 www.zongcaixiaoshuo.com,最快更新父母子女关系论123最新章节!

    大人和小孩的沟通永远不畅通。

    大人和小孩进行语言或思想对话的时候,潜意识中不把对方当作一个独立的平等的人格对话,不像和同事、上司、邻居、同学一样。

    小孩为什么变得越来越不爱说话,因为随着年龄增长,他们的思想羽翼越渐丰满,独立人格逐步建立起来,她们开始成长为一个人。不依附于其他的,大脑脱离母体的人格,他们开始寻找,质疑,有自我意识,尊严,保护机制。就像世界上任何一个成年人一样。

    青少年时期,人格是动荡的,因为处在一个边缘,退一步就是幼崽,父母的依附品,父母思想的衍生品,进一步就是脱壳而出的,皮囊不黏着任何其他个体的独立体,所以这个时候最迷茫,他处在一个交叉口。然而叛逆期就是这个时候开始。

    孩子说的话越来越少,是有原因的,而且深刻的原因在于大人的立场滞后太多拍,孩子已经在交叉口,但大人却无法观测,或是能力不足悟性太差观测不到,更甚者根本无意无心去观测人这种生物在阶段性的蜕变。

    所以沟通时候,往往不在同一平面上,大人总说:不沟通?我们也想沟通啊。

    但,其实他们真的想要沟通吗?他们到底希望着在自己说出话后,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样的状态和回馈呢?

    更多的,他们想要的只是一个“姿态”,一种“再怎么样,我都是在上的”,简单的说,就是对方“服从”的回应。还有一种是,保持自己在”教导者“的姿态上的回馈,满足自己“好为人师”的虚荣心、地位感。比如小孩说了他和大人不同的想法,而大人想改变这种迥异,觉得小孩需要纠正,纠正到跟他一样。所以大人想听到的是"嗯,我知道了"——而不是“我还是不同意”。

    对于前者,家长更可能将其视为一次“成功有效的沟通”。

    小孩真正的思想被堵死——也许他们每个或多或少尝试过说一些话,但家长意识不到,他们得到从小孩那里传来的信息,很少人能够“过脑子”,把这些当作来自另一个非自己的、自己所属的、附庸自己的、而是“他人”的人格,他们简单粗暴的将这些信息通通当成“小孩子的东西”,完全不过脑子,或者用“预设立场”过滤掉。

    这种过滤掉的方式有很多,有的是粗暴的“你懂什么”,有的是教导姿态“麻麻跟你说哦,其实呢”有的是嬉皮笑脸姿态“哈哈哈小孩子就是小孩子”有的是讽刺姿态“哎哟你还会想这些呐!不错嘛!”——以上姿态让小孩有足够的动力去封锁“沟通”这条通道,因为他们发现“行不通”,“被堵死”——说了没用,大人不理解或者大人根本不把“对我而言很真实很贴肉很肺腑”的话当一回事。

    “预设立场”就是毒瘤。引发毒瘤的,是对于一个个独立、成熟人格的不自知。他不懂“我自己是一个人,用我自己的基因创造出来的另一个人,也是和自己一样,平起平坐的,是一个人而已,二者之间不存在什么附庸关系。

    由此我认为: 道德习俗在一种程度上,是一种枷锁。

    所以当大人们意识到,孩子这个人,有了迥异于自己的东西,脱离了自己控制,其实他是一个不归属于自己附属品的,有着完全独立的人格时(这意味着,有冲突,人与人的等级界限变得模糊),他们深深感到“自己的权威感被打破,被打得粉碎”的强烈危机感。人和人的冲突是非常正常的,因为大家都是个体,个体与个体之间就会有异有同,交织在一起,就会碰撞,这是常态,但是换在亲子关系里,这种常态就被“道德”扭曲了。

    因为亲子关系,有了”上下等“的分级,有趣的是,这完全浓缩了社会上的等级现象。

    生家庭会在我们的内心里形成一些内在模型,这些模型其实就是我们和伴侣之间的一些基本关系。如果我们不去解决我们和原生家庭的恩怨的话,我们很有可能会在自己的婚姻里重演这个模式。

    重演的方式无非是四种,自己扮演父母、自己扮演小孩,或者自己扮演一个相反的父母,自己扮演一个相反的小孩,或者跟对方一起对调。我们在这里列举几种,大家可以去看一看,你以及自己的伴侣在各自的原生家庭里与父母的关系分别是哪一种?那么现在在你们的婚姻关系中,你们又复制了哪种模板?

    第一种:被剥夺的小孩vs.自私的父母

    举例来说,有的父母会把好吃的东西藏起来自己吃,不给孩子吃。或者父母只在乎自己的想法,不在乎孩子的想法。再比如,过年的时候,孩子好不容易有点压岁钱,父母说“我帮你存起来”,可是等孩子需要用钱向父母要的时候,父母却勃然大怒,骂这个孩子没有孝心。这些情况下,孩子都会感觉父母是非常自我的,好像想要从自己身上获得些什么一样,就像被剥削了。

    第二种:失控的、愤怒的小孩vs.无能的父母

    在这样的家庭里,如果父母花了很多钱让孩子学钢琴,但孩子突然就说不想学了,那么爸爸妈妈很可能敢怒不敢言。看起来似乎这个小孩在家里有很大的权力,但孩子依然会很愤怒。愤怒在哪里呢?就是他感觉到自己像一个没有人可以依靠的小孩,所有决定都要他来做,但是他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该往哪个方向走。比如一个小孩在十几岁的时候,他的爸爸问他:“你告诉我,我该不该离婚?”孩子怎么能知道他该不该离婚呢?他会觉得爸爸怎么那么懦弱,这么大一个人还要听小孩的。

    第三种:被控制、被激怒的小孩vs.控制型的父母

    这样的小孩往往要经常面对一种权力斗争,比如说同样是学钢琴,他所面对的是妈妈天天拿根小棍坐在他旁边,哪里弹得不好就打他一下。而这个小孩不只是在练琴上,他在所有方面都被控制,就会从小就变得非常的愤怒,因为他有很多需要不能被满足。

    第四种:性兴奋的小孩vs. 阉割型的父母

    性兴奋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说,并不意味着一定与性有关系。性兴奋的小孩是指这个小孩非常活波,兴奋,有表演性。他可能很闹腾,很抓人,动不动就喜欢给别人表演节目,可能很早开始追求别人的关注度,通过一些语言、非语言的行为或者动作,让别人觉得他很特别。

    这种孩子的家长有可能是非常压抑的,整天皱着眉头,说这个孩子怎么这么闹,这么显摆,没完没了地招人烦呢?

    举个《红楼梦》里的例子来说,有个丫头叫小红,特别能说会道,很会来事,八面玲珑,非常懂得察言观色。王熙凤就夸她:“林子孝两口子(小红父母),都是锥子扎不出一个屁来的。我成日家说,他们倒是配就了的一对儿:一个‘天聋’,一个‘地哑’。那里承望养出这么个伶俐丫头来!”

    所以,阉割型的父母指的就是非常压抑、沉默的父母,非常不鼓励一切和快乐、开心的行为和语言的父母。在一个很压抑的家庭环境中,会成长出两种类型的人——认同的和反认同的人。从本质上来说,认同和反认同都是认同,只不过是父母哪一面的问题。

    阉割型的父母虽然会在意识层面压抑孩子,在精神层面打压孩子,不让他这么兴奋,这么人来疯,但是在潜意识的层面,他们可能会很炫耀的跟别人说,“你看我们家孩子多讨厌”,你可以看到他说话时的整个表情是很兴奋的。这也就是说,他们人生的希望,他们所有的期待都放在这个孩子身上,他们在内心里是期待孩子去实现他们做不到的事情的。

    很多压抑的父母其实会非常渴望去追求欲望的生活,可是在他们的人生经历里,这种生活是不被接纳的,所以他们可能就会养育出一个非常追求欲望的小孩。(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