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大时代

薪越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总裁小说网 www.zongcaixiaoshuo.com,最快更新文艺生活最新章节!

    笔下文学【 www.BIXIABOOK.COM】,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showmn5();</script></div>

    <div align="center"><script src="/Ads/txttop.js"></script></div>

    <div class="adread"><script>show_read();</script></div>

    1991年6月25日,林子轩和慕姗姗来到沪城。

    他们把旅游的第一站选在沪城,是因为林子轩要去看看《葫芦兄弟》这部动画片。

    沪城美术电影制片厂几次邀请他前来,一直没有机会,这次顺便来参观。

    自从这篇童话故事在《文艺少年》上发表之后,获得了不少童话作家的好评,只是儿童故事毕竟是小众,读者以孩子居多,影响力并不大。

    或许只有等到动画片在电视台播出后才会引起广泛的关注。

    林子轩事先给美影厂打过电话,告诉他们自己今天会来,不过没有让美影厂派人来接,他不想麻烦人家,自己找过去就行了。

    两人下了火车,出了火车站,找了一家星级宾馆先住下。

    选择星级宾馆,倒不是奢侈,而是因为慕姗姗的身份,很多电视观众都认识她,正规的宾馆住着比较放心,他们是来旅游的,不想被人围观。

    再说了,蜜月旅行自然要好好享受,一生只有一次,不能太节省。

    两人在宾馆洗浴一番,休息好了,下午才前往美术电影制片厂。

    美影厂在静安区,他们来到门口,拿出工作证,让守门的人打电话通知厂里的领导。

    不一会,负责《葫芦兄弟》制作的导演就出来迎接他们,把两人带到了制片室内。

    这位导演叫做胡近庆,五十多岁,是一位资深的动画片导演,在华国动画领域很有声望。

    这时候华国的动画片制作是以剪纸动画为主,因为没有电脑,只能采用剪纸的方式制作成纸偶,吸取皮影戏装配关节以操纵人物动作的经验使纸偶活动。

    环境空间则由绘制的纸片及贴在玻璃上的前后景构成,玻璃板之间相隔一定的距离以便分层布光。

    拍摄时,将纸偶平放在玻璃板上逐格拍摄,这样纸偶和环境就融为一体了。

    很明显,这样制作起来费工费时,想要制作完成《葫芦兄弟》需要大半年的时间,目前美影厂已经制作了一部分,不过还没有配音。

    林子轩和慕姗姗看了一段,觉得很不错,人物栩栩如生。

    尤其对林子轩而言,有种怀旧的感觉,慕姗姗也觉得新奇,她是《葫芦兄弟》的第一位读者,看着童话故事变成动画片,有种亲切感。

    不过这时候的动画片市场并不景气,人员流动大,产量低,资金匮乏,亏损严重。

    一部10分钟的动画片在电视台播放一次只能收取100元,而制作成本高达30万元,想要收回成本并不容易。

    而且,不是所有制作出来的动画片质量都有保证,都能受到欢迎。

    电视台没有专门的动画频道,也没有规定每天一定要播放多少分钟的动画片。

    沪城美术电影制片厂希望能够打造一部深受小朋友喜爱的精品动画片,他们对《葫芦兄弟》抱有极大的期望,想要打一个翻身仗。

    只要《葫芦兄弟》受到欢迎,电视台就会不断的重播,这样才能获得收益。

    作为作者,林子轩对美影厂制作的动画片表示认可,基本上和他记忆中的影像吻合。

    晚上在美影厂的食堂和制作团队吃了顿饭,他们希望林子轩创作出更多能够改编成动画片的儿童故事来,现在的童话故事创新不足。

    林子轩想了想,有时间把《黑猫警长》写出来好了,这同样是一部经典的动画片。

    回到宾馆,俩人躺在床上看电视,今晚是华国电视台播放《外来妹》的日子。

    随着张莹莹的歌声响起,《外来妹》的片头出现,制片人一栏中是陈常乐和林子轩,编剧一栏中还是林子轩,主题曲的词曲作者依然是林子轩。

    虽然林子轩这个名字的出镜率很高,但观众还是不在乎。

    他们觉得这首歌很好听,看到陈晓艺很清秀,汤震宗很帅气,没有观众会注意幕后人员。

    与此同时,身在花城的陈常乐在看,张莹莹也在看,京城的陈晓艺在看,李虹也在看,就连汤震宗同样在看。

    这部电视剧包含着很多人的期望,能否成功就看接下来的几天了。

    刚刚看这部剧的观众不会想到,在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这部电视剧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有关于改革开放的大讨论。

    这是华国观众第一次近距离的看到花城模式,了解在花城到底发生了什么。

    那里是追寻梦想的天堂,还是让人堕落的深渊,看了这部电视剧,内地农村前往花城打工的青年男女急剧增加,这就是示范效应。

    因为这部电视剧,华国进入了一个农民南下打工的新时期。

    那首《我不想说》传遍了华国的大街小巷,张莹莹尝到了走红的滋味。

    “小陈演的不错啊。”看完一集电视剧,慕姗姗评价道。

    “人是科班出身,当然演的不错,等着吧,这部戏放完,她就成腕了。”林子轩肯定道。

    “你是不是特有成就感?”慕姗姗好奇道,“《渴望》红了张凯莉,《外来妹》又让小陈红了,以后在电视圈你也算是一块招牌了。”

    “这才到哪啊,等《编辑部的故事》播出之后,你就知道厉害了。”林子轩自得道,“别的不敢说,就尤哥肯定被全国人民记在心里,华国十二亿人口,至少有六亿知道他。”

    “这个我倒是相信,一看就蔫坏着呢,观众肯定忘不了。”慕姗姗点头道,“你们还真是物以类聚,一帮子不着调的人聚在一起,还能琢磨出东西来。”

    “什么叫不着调啊,你不懂,这说明我们都有一颗文艺青年的心。”林子轩争辩道。

    “得了吧,我看你们就是耍贫嘴呢。”慕姗姗揭穿道。

    第二天起来,俩人来到沪城的外滩,看着黄浦江,逛逛小吃街,悠闲自得。

    这时候,《外来妹》的影响力已经显现出来,报纸上出现了大量的评论文章。

    华国电视台无疑释放了一个信号,和当前的舆论风向结合,让很多人看到了一种大趋势,改革的步子要大踏步的向前了。

    一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就要到来了。

    <div class="adread"><script>show_read();</script></div>

    <div align="center"><script src="/Ads/txtend.js"></script></div>

    </div>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ixiabook.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