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核查

用户25799240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总裁小说网 www.zongcaixiaoshuo.com,最快更新澶渊风云录最新章节!

    陈琦见李继隆赞成自己的意见,心里很是高兴,接着道:“昨日里,在慕容府还听到二皇子与潘美等人商议,要以细作之名嫁祸齐王的,这辽国细作莫不是如万花阁那般,是假细作?”

    李继隆回道:“这所捉拿的两名辽国细作并非齐王请来的人。再说,二皇子自己的事情己败露,应没有时间与心思去做这事。”

    陈琦见自己的意见被李继隆否定,心里有些失落。

    李继隆看着白依清,道:“白依清,你有什么看法?”

    见李继隆点了自己的名,白依清从沉思中回过神来,道:“既然国舅点名了,那我就说一说,说得不妥之处,还请国舅指教。”

    白依清清了清嗓子,道:“二皇子之死,刚才陈琦兄弟也说了,十有八九是自缢身亡,应该是事情败露后,心有恐惧,自杀谢罪。二皇子是死了,可我们要防着有人利用此事,大做文章,这才是最重要的。

    白依清其实知道,赵德昭以自己一死,来换取赵光义对潘美等人的豁免,潘美等人自保都来不及,哪里还敢兴风作浪呢?白依清想起赵光义昨夜交待自己与李继隆的话,白依清故意这么说的,是说给除了自己、李继隆之外的其他人听的。

    李继隆见白依清这么一说,心里便也放了下来,知道白依清把赵光义的话记在心里了。其实,李继隆出宫时,赵光义已经与他商议好了,安排人员通知潘美、慕容业、慕容金定等人必须待在家里,哪里也不能去。

    待白依清说完,李继隆神色凛然道:“对二皇子与臣子构陷齐王这事,官家再次强调,绝不能说出去半点,否则,绝不轻饶。”

    这话众人昨晚已经听过一遍了,昨夜回到家里,也没有人说出去半点。

    李继隆说完,扫了一眼众人,然后示意白依清继续说。白依清接着道:“辽国细作一事,昨日也有传闻,必定是那辽国派来打探的细作,这恐怕是为辽国南下侵我大宋的特意来打探情报的,这事必须高度重视才是,还要通报我大宋边防之军小心防范才是。”

    李继隆点了点头,道:“有理。“焦广平也点头,表示赞许。

    白依清接着道:“在万花阁,王伸以辽国细作之名嫁祸给齐王请来的人,这事,齐王想必很是生气,况且昨晚又有齐王请来的二人尾随在王伸之后,一定是要对王伸与史怀业不利,王、史二人之死,肯定与齐王府里的那些人有关,何况这些武功高强,悄无声息杀死王史二人,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王伸与那黎三有冲突在前,单凭此冲突,谅黎三也不会与王、史二人为难,毕竟黎三是与那李继迁来汴梁进贡的,杀了王伸,对他们百利而无一害,李继迁此人虽说年纪轻轻,但心思细密,绝不会做此赔本的生意。”

    白依清眉头一皱,道:“只是王伸乃王继恩公公的唯一义子,王继恩全部心血倾注在王伸身上,齐王肯定也是知道,杀死王伸,肯定会得罪王继恩,齐王不会想不到这一点,因小失大,齐王想必不会做。这王、史二人之死,凶手是谁,倒还真得费一番周章。但至少这些都是有线索,可以顺藤摸瓜下去。”

    本来大家觉得,就是齐王请来的薜思永、朱响二人杀了王伸、史怀严的,听白依清这么一分析的,很有道理,那王、史二人又是何人杀呢?

    白依清继续道:“那上清观失火,而且三名弟子失踪,应该与昨日在灵宝派的事情有些干系。”

    扶长贵、解干才异口同声问道:“难道这火是灵宝派纵的?”

    白依清摇了摇头,道:“尚不敢肯定是灵宝派放的,虽说上清派与灵宝派素来不和,你争我斗,但也只是江湖派别之争,究竟哪派武功高之争,不会做些深夜纵火,掳掠弟子之事。”

    陈琦、石生宝等人也不由得问道:“那你刚才还说与灵宝派有关呀。”李继隆与焦广平也以疑惑的眼光看着白依清,张文直虽说心里也有同样的疑问,但他听白依清这么一说,便知道是与灵宝宫里说到的那一丈天魔掌及《黄帝阴符经》有关。

    张文直便插言道:“肯定是与那一丈天魔掌与《黄帝阴符经》有关,那上清派弟子众多,何况还有陶宗遇这等高手,一般人哪敢去纵火,必定是江湖中高手冲着一丈天魔掌与《黄帝阴符经》而去。”

    白依清点头称是,道:“张兄弟分析得正确。既然这事由开封府负责,陶宗遇也是齐王邀请的高手之一,便由齐王去费神了,我们就不为他们操心了。“

    李继隆等人不由得呵呵一笑。

    几人分头行动,临走时,李继隆将代表皇城司的专用腰牌发给几人,从这一刻开始,几人就正式是皇城司的人了。

    当李继隆、白依清到达赵德昭府里时,赵德昭的府坻己被封锁,没有令牌者,不许出进。赵德昭是皇子,本应住在宫里,但从幽州回来后,赵德昭坚持搬出宫来,所以赵德昭的府坻在并不在宫城里。

    李继隆与白依清走进府坻,赵德昭的皇子妃已经哭昏死过几次,赵德昭年幼的孩子站在母亲身边,眼角也有泪痕,想必也是哭过不久,或许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还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看到孤儿寡母如此伤心,想起自己的身世,自己不也是从小就失去父母,是祖父抚养大的吗,想过这,白依清的眼泪不由自主流了下来,心里闪过一种自责,如果不是自己,赵德昭会死吗?

    李继隆征战沙场多年,已经看惯了生死,虽说对赵德昭的孤儿寡妇有些可怜,但心里何尝没想,这赵德昭不是自作自受吗?

    李继隆走到赵德昭的书房里,赵德昭的遗体已经平躺在地上,李继隆仔细看了看赵德昭的遗体,那样子正是上吊死亡的特征,然后,李继隆走出书房。

    在外边房里守着的皇子妃挣扎着将一个盒子递给李继隆,声音嘶哑,李继隆与白依清仔细听才听清楚,赵德昭昨夜很晚才回来,一个人在书房里,等皇子妃早晨起来时,赵德昭已经自缢身亡,写一封遗书给皇子妃,要她好好把孩子抚养成人,还有个盒子,要皇子妃交给皇帝派来的人。李继隆接过盒子,赵德昭将盒子贴了封条,点名送给当今皇帝赵光义。

    李继隆、白依清又问了皇子妃些事情,目的就是确认赵德昭是自缢,不是他杀而已。

    当假惺惺问这些事的时候,白依清哪里经历这些事,他不敢正眼去看皇子妃,一是不忍心,二是心里的充满了自责,他一心只想着把事情弄清楚,没想到会逼死赵德昭。

    可是这一切难道都是白依清造成的吗?

    李继隆见白依清这个样子,也没有什么勉强他,李继隆又叫过赵德昭府中几个人来,装模作样问了很多情况,其实目的就是一个,向赵德昭府中的证明,赵德昭是自缢而亡,并没有其他人杀死他。

    从赵德昭府中走出来,李继隆对白依清道:“当你见多了,你就会习惯了。特别当你在战场上时,你一定不能有妇人之仁,否则,死的只是你自己,也没有人会去同情你。”

    白依清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可他一时难以接受而已。

    经历了这几件事,当初那个心思细腻、雄心壮志的白依清多了一份沉重。

    从赵德昭府里出来,李继隆并没有回皇宫向赵光义去复命,带着白依清向潘美府坻而去。

    听说李继隆来了,潘美亲自迎了出来。潘美身为宣徽南院使,贵为正二品大员,李继隆与之相差得远。论功劳,潘美与李继隆父亲李处耘都是太祖赵匡胤手下大将,都有开疆拓土之功。论年纪与辈份,潘美只比李处耘小四五岁,是同一辈之人。从各方面来讲,潘美都可以坐在会客厅里等着李继隆便是。

    但潘美却有自己的考虑,李继隆可是赵光义的小舅子,当今国舅,论才华,伐辽大败而归,李继隆是少数几个没有打败仗的将领之一,其领军打仗之才能,比起其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未来成就绝不会在其父及潘美之下,况且,李继隆今天是代表赵光义而来,潘美自然得恭敬点。

    虽说在赵光义面前,李继隆极力要对潘美等人予以惩罚,但当真正面对潘美时,李继隆还是表现得恭恭敬敬,毕竟要论领军打仗之能,潘美可是李继隆不得不佩服的人。况且,连官家都放了潘美一马,他还计较什么呢。

    见到潘美,李继隆连忙快步向前,口中道:“潘大人,折煞属下了。”

    潘美笑道:“国舅爷亲临寒舍,蓬荜生辉,岂敢怠慢。”

    白依清也连忙向潘美请安。白依清见过潘美多次,但还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接触,潘美身材魁伟,面容虽己近花甲,却依然容光焕发,颔下胡须,修剪得整齐,这样子,可以看出潘美年轻时绝对是风流倜傥之人。

    潘美看着白依清,好像忘记了就是白依清发现他与二皇子的密谋一般,拉着白依清的手,赞道:“英雄出少年呀。”

    白依清想不到潘美会是这样的态度,忙道:“潘大人过奖。”

    来到会客厅,潘美安排下人倒好茶水、果品等东西,便将人支走,只留下三人。

    李继隆喝了口茶,开口道:“今天的事,潘大人想必也知晓了。官家特令属下二人来与潘大人府坻,有几句话官家要属下说给潘大人听。”

    潘美收起脸上的笑容,脸色凝重起来,道:“国舅,请讲。”

    李继隆正色道:“官家口谕,潘大人与二皇子密谋构陷齐王,本是不赦之罪,姑念在尚在密谋阶段,未予实施,未造成后果,念在二皇子一力承担,二皇子又以死谢罪,念在潘大人于大宋社稷有功,官家决定不再追究此事。”

    潘美好像早就知道赵光义不会追究这事,赦免自己一般,听到这个消息,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惊喜,只听他不急不徐答道:“谢官家天恩。”

    李继隆又道:“此事官家虽不再追究,如果传出去,只怕会引起齐王愤怒,届时,官家无法向齐王交待,这件事绝不能扩散,还请潘大人切记,如果事情是潘大人泄漏出去,官家将合并处理。”

    潘美应道:“这是自然。”

    李继隆接着道:“官家还交待属下,请潘大人以大宋社稷为重,多想幽云十六州之事,多谋划北伐辽国之事,少分心其他之事。”

    潘美当然听出其中的意思,那就是要潘美多想想领军打仗之事,不要掺和那些朝政之事。

    潘美道:“谨遵官家之命。”

    李继隆话音一转,道:“另外还有件事,属下还要向大人请教。”

    “哦?”潘美有些意外,道,“不知国舅爷说的是什么事?”

    “昨夜擒获辽国细作两名,官家将此事交与我皇城司,不知潘大人对此有何指教?”李继隆在这件事上,确实也是想听听潘美的看法。

    潘美略一沉思,道:“边防就有谍报送来,说辽国兵马调动频繁,今又有细作进来,看来辽国确有南下侵我大宋之想,应该做好准备才是。只是这辽国来侵,不知规模如何,从何而来,这得打听清楚才是。既然己擒获细作两名,就应该严刑拷打,务必从他们口中得到些东西。”

    毕竟姜还是老的辣,看问题比白依清更深了一层,白依清对潘美的认识又多了一分。

    李继隆拍掌赞道:“潘大人所言极是。我大宋与辽国,大都是辽国小袭扰为主,不敢攻打我大宋城池,而我大宋时刻想着收回幽云十六州,占据着战略主动权。可高粱河一役,我大宋大败,这辽国倒是胆子越来越大,居然敢南下侵我大宋,这预示着宋与辽的战略态势发生改变了,这辽国化被动与主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