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七章 和解

喝口小酒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总裁小说网 www.zongcaixiaoshuo.com,最快更新大汉时代周刊最新章节!

    历史上的李广没能战死在沙场上,且到死的那天也没有封侯,这让后世很多历史爱好者为之痛心扼腕。

    和历史上凄凉的结局相比,现在的李广已经被封忠勇侯,在军中也颇具威望,这个时候退下来其实是最好的时机。

    可惜周建德没读过历史,不知道李广可能晚节不保,只觉得李广解甲归田是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自然要为李广抱不平。而李广虽然没有那么周建德那么激动,但赵启明其实也看得出来,李广其实也心有不甘。

    失去控弦的手指,不影响李广指挥作战。这是赵启明的猜测,其实也是实情。如果只是为了给关内侯腾出地方,就利用李广受伤的事情,就强迫镇守边关数十年的李广让位,这样的做法实在让人心寒。

    想到这样的可能,即便是赵启明也觉得汉武帝有些过分。

    “父亲是前朝遗老。”李敢看着练武场上和奴儿走远的李广,有些伤感的说:“先帝时父亲也得到过重用,但如今父亲已经年老,勇猛早已不复当年,既没有灌将军那样的运筹帷幄,也不如关内侯前途无量,陛下决心要扶植年轻将领,父亲的存在就多少有些碍眼了。”

    站在李敢的立场,不能说他父亲的隐退和卫青有关,但赵启明也听得出来,李敢多少有些埋怨汉武帝的绝情。连李敢都有这样的情绪,那李广的心情也就可想而知了。

    “现在退下来其实也好,父亲其实也很看好关内侯。”李敢显然不想再提伤感的事情,及时结束了这个话题,看着远处的奴儿和李敢,打趣的说:“不过相比起关内侯,父亲好像对奴儿更感兴趣。”

    “想来应该是奴儿提出的取食于敌,放弃后勤的战法,你父亲也正有此意吧。”赵启明也看着奴儿和李广:“就让他们聊着,我们都别去打扰。”

    李敢点头。

    李广是胸襟博大之人,虽然对于自己的隐退心灰意冷,但没有把这件事怪在卫青的头上,更没有因此迁怒卫青的外甥。在李广的眼里,奴儿是前途无量的后起之秀,其作战理念也很是大胆,这让李广充满了兴趣,以至于在练武场上的长谈持续了很久。

    直到快吃午饭的时候,赵启明和奴儿才告辞离开。

    走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奴儿始终都在沉思,看样子应该是得到了李广的指点。

    其实这也是静安公主所希望看到的。

    奴儿虽然前途无量,但毕竟没有领军作战的经验,甚至就算是卫青,在和匈奴打交道这方面,也比不过历任边关七郡太守的李广。对奴儿来说,李广的经验是宝贵的。

    赵启明也算完成了任务。不过此时的他也有些心事。

    他想起了离开之前,李广说过的话。

    “江山代有才人出。”——李广说这话的时候,已经和奴儿结束的交谈,是看着练武场中练习骑射的护卫,不经意间的感慨。与此同时,在李广的脸上出现释然的笑容。

    赵启明能看得出来,李广已经调整好了心态,不再为隐退的事情伤感。

    但是李广为何突然释怀?

    还有那句“江山代有才人出”,指的是谁?

    如果说的是卫青,那李广应该指的是卫青取代了他,成为对匈奴作战的精神象征,李广也接受了这种方式的取代。可如果李广指的是奴儿,那奴儿取代的又是谁?

    难道李广的想法已经发生变化,把“取而代之”理解为了“责任的传递”。

    赵启明觉得有这样的可能。

    或许李广觉得从他手中接过重任的卫青,将来也会把驱除鞑虏的责任交给奴儿。这不是取而代之,而是汉朝对匈奴作战的决心,和中原男儿的前赴后继。作为前朝遗老,李广可能意识到觉得自己的时代已经过去,也欣慰的发现自己并不是无可替代。

    恐怕也正是有了这样的感慨,李敢才会最终释然吧?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李广今天能见到奴儿,也算是除去了心病。作为前朝遗老,李广有军功在身,只要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后也能好生享受退休老干部的美好生活了。

    无疑,这是赵启明所希望看到的结果。

    “老师。”奴儿朝赵启明道:“飞将军有很多宝贵的作战经验,即便失去控弦的手指,也能在战场上指挥,为何飞将军要就此隐退?”

    看来奴儿到底还是太年轻,不明白李广隐退的背后是前朝遗老的权力交接,当然也有可能是身边的人有意保守秘密,才让奴儿没有意识到,李广的隐退并不是自愿。

    作为老师,赵启明当然不想让奴儿现在就知道这些,所以他朝奴儿解释道:“李将军年纪大了,此生为国尽忠,已经到了功成身退的时候。李将军以后要退休养老,过平静的生活。”

    “可学生觉得,战场才是李将军的归宿。”

    “你不是李将军,他的归宿在哪,你如何能知道?难道李将军保家卫国多年,就不能子孙满堂,享受天伦之乐?”赵启明看着奴儿,表情严厉的说道:“以后你不要再问这种问题,既不要去问你师叔,也不能去问你娘舅,知道了没有?”

    听到这话,奴儿不解的看着赵启明。

    赵启明也知道奴儿的求知欲,这样的警告恐怕作用不大,所以他换了种方法,看着长安城外阴沉的天空,动情的说道:“不用过多久,灌将军也将隐退,但是对匈奴的作战不会就此止步,以后还有很多的战事,保家卫国的使命要交到了年轻人的手上,你能做的是接过驱除鞑虏的大旗,不辜负李将军对你的厚望。”

    听到这话,奴儿果然上当,舍我其谁的使命感油然而生,立即朝赵启明点头道:“学生记住了。李将军对学生寄予厚望,老师也对学生有过多年的教导,学生既不能辜负李将军,也绝不会有辱师门。”

    “那你还不快点走。”赵启明道:“天黑的快,再不去军中就要走夜路了。”

    “学生告辞。”奴儿朝赵启明行礼,然后调转马头。

    可谁知赵启明心血来潮,对着奴儿的屁股踢了脚。

    这让奴儿有些莫名其妙,转过头吃惊的看着赵启明:“老师为何踢我?”

    “以前踢习惯了,怕以后没机会再踢。”赵启明摇头晃脑,朝奴儿道:“既然你已经参军,往后也不能随便把你叫出军营,见面的机会少了,能踢的时候就多踢几脚。”

    奴儿莫名其妙,但是赵启明踢他,他也只能躲着。为了避免再次被踢,他随即扬鞭打马,走上了去霸上军营的路。

    他不知道的是,经过今天的事情,赵启明已经改变了态度,开始支持他参军。

    赵启明反对过奴儿参军,尤其是在得知奴儿就是历史上英年早逝的霍去病之后。解忧的“爬树哲学”让赵启明意识到,征战沙场是奴儿此生的志愿,即便知道危险也会义无反顾。作为老师,他不该因噎废食,所以想到了找出奴儿的病因,从饮食上进行防范。

    更重要的是,他已经意识到,历史上的霍去病肩负着使命。那是奴儿存在的价值,也是无论如何也要去完成的事情。不然中国的历史上将会失去“霍去病”这样的精神象征。

    想明白这些,赵启明就已经从勉为其难,变成了支持奴儿参军。直到今天,李广在奴见到奴儿之后,发出“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感叹,让他意识到奴儿的身上除了使命之外,还有相继隐退的老将的期望,以及代表年轻将领为大汉扛起大梁的责难。

    看到了奴儿,李广想到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和卫青达成了和解。赵启明意识到李广对奴儿的期望,从此彻底改变态度,开始支持奴儿参军,这也是他和奴儿之间的和解。

    至于最后踢奴儿的那脚,赵启明其实也没别的意思,就是想在老了之后,当着子孙的面吹嘘,自己是踢过霍去病屁股的人。

    他也的确怕以后再没有机会,所以在还能踢的时候多踢几脚。

    “霍去病的屁股,那可不是谁都能踢的。”这样想着,赵启明心情不错。这是自从知道奴儿要参军以来,他心情最好的时候。这让他想起了刚才在练武场上,李广释然的笑容。

    眼看着奴儿已经走远,赵启明骑着金牙,迎着北风也不觉得冷,就这样哼着歌朝东乡亭去了。

    PS:有点话跟大家说,字数有点多,怕大家费钱,所以写在评论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