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裁小说网 www.zongcaixiaoshuo.com,最快更新嫁给前夫死对头最新章节!
东海王的兵马来的太快, 根本没有留给洛阳的掌权者们太多的考虑时间。
东海王如今被挡在了开封, 开封都督紧闭城门一边抵抗由东北而来的东海王大军, 一边请命朝廷派兵支援。
太原王大怒,以皇帝之名派骠骑大将军桓城率兵三万支援开封。
一道惊雷劈醒了醉生梦死的洛阳城,宿卫军与门牙军开始全军戒备,整日只知道风花雪月的世家公子与名士们,开始义愤填膺的谈论起国家大事。
宋祗在自己也不知道的情况下,将一匹来自北方的恶狼引向了洛阳的方向, 太原王大怒之下斥责皇帝, 可宋祗根本什么都不知道。
看着皇帝懵懵懂懂惊恐万分的脸,太原王气的眼前发昏,实在骂不出什么。
那道圣旨到底是何人所写, 将东海王悄无声息引来的到底是谁, 无人得知。太原王等人第一反应都以为是谢弈,是他与太原王合作意在除了他,可当开封前来求兵时,谢弈的态度又让他们迟疑了起来。
若真的是谢弈引太原王前来, 他又怎会大力调兵并补足兵器粮草。
这是一个好消息,说明暂时他与谢弈必须同仇敌忾共同对抗东海王, 可也有一个不好的消息, 若真的不是谢弈, 那说明这洛阳之中还隐藏着第三方势力。
开封大战在即, 洛阳一直以来水深火热的相斗, 却是突然缓和了下来。
皇帝身边加派了大量的人手, 有太原王的,也有谢弈的,几乎形影不离的跟随在皇帝身边,以保证再也不会出现有人借皇帝之名胡作非为。
宋祗被里三层外三层的保护,简直痛不欲生,可又知道自己闯了大祸,所以只能乖乖受着不敢吭声,一个人悄悄的自责难过。
元彻如今身为散骑常侍,每日需得进宫一次,每每进宫都会被搜查一遍,足可见如今形势有多紧急。
宋祗瞧见元彻,本就十分难过,一想起那日谢弈的话,于是更加难过的问元彻,“太尉说元卿以后会离开洛阳,是真的吗?”
元彻默了默点头,“是真的。”
宋祗将脸埋在胳膊里,他实在很喜欢元彻的性格,也很喜欢元彻能和明玉有个好缘分,可元彻到底要走,所以,
“那朕不能把明玉许配给你了”,宋祗闷闷道。
等元彻走后不就宋煜又来了一趟。
宋煜早知东海王会起兵,可上一世的起兵与这一世到底有很大不同。上一世虽说与唐峰结盟来势更加凶悍,可到底一路拼杀,最后到达洛阳已经不复当时之勇,后备也因为战线太长所以有些跟不上。
这一世却不然,东海王不废一兵一卒就到了距离洛阳不过上百里的开封,只要绕过开封包围洛阳便是灭顶之灾,相较上一世,这一世的情况更加危机。
可宋祗还是不懂如今到底有多危险,他有些惆怅的与宋煜道他没法给宋煜与元彻赐婚了,因为元彻会离开洛阳。
宋煜一口茶差些喷出来。
现在倒是庆幸,还好没有赐婚,那日她不过为了气一气谢弈,此事本就是乱来。
待离开皇宫时,宋煜想起宋祗的话,道元彻迟早会离开洛阳。
上辈子她不识得元彻,可却也从许多人口中听到过元彻的名字,元彻是在她嫁给谢弈的第三年离开了洛阳,再之后听说他夺了亲哥哥的权,掌握了聚集在平城的鲜卑拓跋部落。
元彻本姓拓跋,元,是他自己替自己起的汉姓。
元彻本是鲜卑人亲授的继承人,理该回平城掌管拓跋部,可因谢弈的不放心,元彻只能留在洛阳。许是看拓跋部新王已经继位,元彻无力回天,又也许是别的原因,元彻终于得以离开了洛阳。
可那已经迟了整整三年。
宋煜不曾细想过有关元彻的一切,如今想来,元彻内心却绝非表面那般洒脱,他身上背负的责任不比任何人小。
鲜卑王身体渐差的消息已是半年前,所以说自半年前开始,元彻应该已经很想离开洛阳。
洛阳上下一片人心惶惶,所有人都在等着前去支援开封的桓城凯旋而归的消息,只有一人希望东海王大军能冲破开封直逼洛阳。
谢韫。
若非开封都督多管闲事,也许东海王的大军,现在已经到了洛阳。
太原王命人严加看守后宫之中所有的嫔妃,谢韫过的越难受,就越希望东海王大军早一日攻破开封。她万分庆幸自己手脚干净,没有被人抓住把柄,如今根本无人得知那封圣旨是她所传。
谢韫甚至有些洋洋得意,甚至在谢弈来到崇福殿时,谢韫看着谢弈难看之际的脸色,谢韫越发觉得自己这一步走的妙。
等她与东海王联合收拾了太原王,从宋煜手中拿回凤印,那时候,就连她足智多谋的好弟弟,都会赞叹不已。
谢韫止不住的勾起了唇角,直到谢弈开口。
一句话便让她心中凉透。
“你知道东海王为何放弃我,放弃长公主,选择和你合作?”
谢韫一瞬间像被一盆凉水湿透,一时间太过惊骇,甚至不知该先问谢弈为何会知道是她与东海王合作,还是该问狡辩此事与她无关。
“为何?”
“因为你蠢。”
因为你够蠢,所以选择了你。
也因为他自己蠢,太过自信太过相信上一世造成了疏忽,酿成了今日的大祸。
谢韫听罢大怒,“我蠢?若非你根本奈何不了太原王,我又怎会想此下策”,说罢轻笑一声道,“我当然知道那东海王并非善类,狡诈残忍野心勃勃,待我借他之手除了太原王,再以假传圣旨谋逆之罪将东海王诛杀,一举两得。”
谢弈冷笑,“你以为东海王看不出你的意图?”
谢韫一愣,谢弈继续道,“你以为所有一切尽在掌握,你又如何敢保证东海王不是将计就计根本无心与你交好?”
无论是战场还是官场,轻敌,定会自取灭亡。
谢韫这回真的愣了,谢弈已是再无与她细谈的耐心。
他与谢韫的姐弟之情,早已在上一世消磨的干干净净,留着谢韫本是有用,可如今不但无用更坏他大事,谢弈终是动了与上一世一样的心思。
若此遭大难无救,他与谢韫皆死在东海王手下那便罢了,若大难不死,他第一个要除的,就是谢韫。
谢韫惶惶不安的跌落在椅子上,谢弈余光扫见一直低着头的白脸内监。
他以为已将谢韫身边所有不安分之人除净,却不想将最危险的一个给遗落在了一边。
谢弈没有留情,任凭谢韫如何哭喊如何大骂,命人将那内监就地处决。
罢了命人严加看守,离开了皇宫。
来自开封的战况不断传来,不见捷报,只有一封接一封的求助,求助洛阳继续派兵支援!
东海王大军一路讲经蓄锐,英勇无比,开封原两万大军,加洛阳派来的三万大军死伤过半,已经有些挡不住了。
洛阳全城惊恐。
又是十日过去,骠骑大将军桓城被杀,东海王命人将桓城的脑袋送给了太原王,太原王勃然大怒,却根本不知该如何是好。
自桓余死后,陈夏再无良将。
桓城是桓余的亲弟弟,当初跟随桓余亦是打过不少胜仗,太原王以为他也许如同桓余当年一样,逼退匈奴收复五部,所以才命他为骠骑大将军前往开封。
可谁能想到,桓城兵败如山倒,就连自己也难逃一死。
如今开封兵士死伤过半,若不支援,被东海王攻破便是迟早之事。
可是又能派谁?
洛阳上下的气氛太过凝重,就连宋妍也难得安分了下来,忐忑不安的担心有朝一日东海王破城而入。
宋煜因为如今的洛阳戒备太过森严,已是有好久不曾去过元府,免得惹人怀疑。
而元府中,胡戈等人却是急匆匆的面见元彻。
陈夏内部相斗,无论东海王是否攻的下洛阳,也会刺激其他宗亲王蠢蠢欲动,天下必大乱。
而陈夏大乱,也许无暇看顾他们,这就是他们的机会。
他们离开洛阳的机会!
元彻面如沉水。
自半年前他已经得知父亲病重的消息,可之后的半年平城那边却再无消息传来,他必须马上赶回平城,耽搁的越久损失定会越大。
如今确实是个机会,趁着陈夏大乱带着自己的兵马离开。
可这也是个极其危险的机会。
他不敢保证陈夏是否真的会放过他们,而且如今他的力量依旧薄弱,无论是面对平城那边,还是面对陈夏,都是不堪一击。
这是个机会,可并不是一个好机会。
他不能在这个时间离开洛阳。
而且,元彻垂下了眼眸。
这里还有他放不下的事。
亦或者,是人。
桓城死后,太原王与谢弈等朝臣,共同商议下又派出了几人,太原王咬牙分出了自己的一万大军,外加一万门牙军前往开封支援。
可战况依旧惨烈。
京城兵力所剩不多,更严重的是,朝中无将才。
太原王在朝堂之发怒,大骂养了一群废物,可就算如此,也无人敢毛遂自荐。
东海王杀害桓城的方式太过残忍,就算是武将,也心中胆寒。
更何况,胜得希望太过渺茫。
朝堂之上,之前投靠太原王,亦或者谢弈的有些朝臣,已是动了其他心思。
东海王若是真的入了洛阳,要死的许是太原王,也许是谢弈,只要他们不攀附这二人,东海王也不会乱杀无辜。
毕竟东海王也是姓宋的。
谢弈的诸多忠实幕僚们,下了朝跟随谢弈回到谢府,气的面色铁青,大骂那些背信弃义之徒,待骂完后又咯各个忧心忡忡,如今到底该如何。
该如何?
所有人其实都知道,要做的还是要挡住东海王的兵马,可难就难在,到底该让谁去,谁又能去?
叽叽喳喳的议论声中,谢弈沉默不语。
他想到一个人。
元彻。
除去他,没有人知道元彻到底有怎样的本事,就算是宋煜也不曾知道,因为宋煜上辈子走的太早。
他因忌惮元彻,在鲜卑王死后将元彻扣留在洛阳整整三年,三年后他终于放走了元彻。那时平城已有统治者,元彻不过几百兵马,谢弈都不觉得他可以再翻出什么风浪。
谢弈这一辈子就看轻了一人,可就因为这一次,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灾难。
元彻仅凭着几百亲兵,夺下了平城成为了拓跋部的王,又一步一步吞噬了比他强大数倍的慕容鲜卑,元彻用了不过短短五年的时间,将乱成一团的北方完全统一,甚至建立起了足以与陈夏相抗衡的北方政权。
没有谁比他更清楚,元彻在军事上,有着如何惊人的天赋。
他不敢确信元彻一定会赢,可他确信,若元彻也挡不住东海王,那这世上再也没有谁可以挡得住。
谢弈突然发现,让元彻出战,无论胜或者败,对他而言都是一个不错的结果。
若元彻胜了,东海王大军散去,洛阳之危便解,他的地位便可再上一层;
若元彻败了,他也许会死在战场上,又也许会活着回来,可败军之将,只剩一条等死的命。
如果一定还有第三种结果,元彻逃了,那他再无回到洛阳的可能,那便再没有与宋煜纠缠的可能。
这甚至是一个一箭三雕的好办法。
而唯一让他顾虑的,是宋煜。
谢弈不敢让宋煜更恨他。
于是,这个已经成型的想法,便又拖后了一天,谢弈想在这场博弈与宋煜之间选出更重要的一个,却迟迟做不出结果。
又是一天过去,鸦青匆匆从外边赶来,一张淡漠的脸上难得看见些许喜气。
谢弈心中一动,问他可是开封那边有捷报传来,鸦青摇了摇头压低声音道,“发现小皇孙的下落了。”
谢弈眼睛眯起,“何处?”
“元府,世子元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