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裁小说网 www.zongcaixiaoshuo.com,最快更新少年帝国最新章节!
新任匈奴单于名唤伊稚斜:冒顿单于之孙、老上单于之子、军臣单于之弟。这是一个爱惹事,又会整人的主。是汉武大帝刘彻的平生大敌估计是对刘彻收容军臣单于的太子於单不满他一上任,就开始没日没夜地折腾汉朝边境。夏天,伊稚斜单于率数万匈奴骑兵杀入代郡,郡守恭友被杀,一千余人被杀被俘。6月2日,刘彻的生母王太后去世。秋天,伊稚斜单于率匈奴骑兵再破边塞,深入雁门郡,屠杀俘虏一千余人而去。秋天,刘彻下旨:罢西夷、独置南夷。在夜郎设置两县、一都尉,犍为郡要能够自保,他日朕还要在这里通西域呢而把剩下的所有精力用来建设西北方的朔方郡,因那里是对匈作战的最前沿第二个被汲黯掐红起来的人是张汤。公孙弘早年学过法律,张汤也是学法律专业出身,所以公孙弘对张汤比较欣赏。两人一拍即合,意气相投,成为了好同事。张汤做官之道,简直就是公孙弘的一个翻版:要想升官,首先将专业知识搞扎实。更主要的还有:一切顺从皇帝的旨意办事。一旦案子有疑点,张汤必先探察上意。上意从轻便轻予发落、上意从重便重加锻炼,总教刘彻没有话说,便算判决得宜,可马屁总有拍到马脚上的时候。有一次张汤判案,便遭汉武帝驳斥。张汤急忙召集属吏,重新改判,可仍被皇帝再次批驳下来,弄得张汤及其属吏忐忑不安、莫名其妙。正当他们束手无策之时,突然有一叫倪宽的人给张汤献上了第三份判决的草稿,张汤将其写成上奏,呈报上去,果然刘彻大喜,批示照办。张汤马上将倪宽召来,任为奏谳掾。并开始愈重文人,广交宾客。所有亲戚故旧,凡有一长可取,无不照顾。所以张汤此人性虽深刻,声誉却佳。与公孙弘两人更是莫逆。弘称汤有才、汤称弘有学,互相推美,标榜朝堂。本年,刘彻便将中大夫张汤提拔为九卿之一的廷尉。当公孙弘和张汤不知道在哪个旮旯混的时候,汲黯早就当了都尉,位于卿位。没想到公孙弘都七老八十了,升官就像坐直升飞机一样,追都追不上。这是很让汲黯纳闷的地方,也是他之所以有事没事要掐公孙弘的原因之一。可现在倒好,自己原地不动很多年了,竟又窜上一个张汤。况且汲黯对张汤不是一般的不顺眼,而是特别的不顺眼汲黯的专业是黄老之学,主张少折腾,多省心。所以尽管他做的工作与法律沾边,但从不乱改。偏偏是这个张汤,乱了汉朝将近百年的大法,改得苛刻深奥,乱七八糟。不爽,真的很不爽。如文景二帝地下有知,肯定会跳出来扒了张汤的皮。不过没关系,用不着麻烦先帝和先先帝父子了,让我汲黯来吧于是,又一次上朝的时候,汲黯就跳出来和张汤掐架了。在刘彻面前大骂张汤“听说你将汉法改了,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你以为让监狱装满囚犯,就是好的法律吗本来祖宗大法好好的,你竟为了成就自己的升官梦,将高皇帝定下的规矩搞得一塌糊涂。我告诉你张汤:你这个做法,于国于己都是无益。你就等着断子绝孙吧”汲黯这话骂得又狠又毒。然而张汤也不是好惹的。他从容地对汲黯说“公如不服,可以廷辩”辩就辩,谁怕谁汲黯要的就是这句话。之前他想死嗑公孙弘,没想到公孙弘根本就不接招。既张汤不怕死嗑,那就奉陪到底但汲黯马上发现自己又输了。这次输是真的输在口才不如人。汲黯的辩论风格总是慷慨激昂,大道理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张汤的风格犹如小溪汇流,深究法理。有理不在声高,黄老学徒还是搞不掂法律专家,汲黯输了。输了,但不等于汲黯认输。最后汲黯又跳起来骂张汤“你这人真不可理喻,不信就等着瞧吧”张汤笑了。那就等着瞧好了。最后,汲黯瞧到了什么张汤又升官了这是后话。元朔4年夏天,匈奴骑兵又分三路大举入侵代、定襄、上3郡,每路各三万骑,屠杀俘虏数千人而去。元朔5年冬天,公孙弘迎来人生最得意的岁月。11月5日,刘彻将薛泽免相,御史大夫公孙弘老步一跃,成为当朝丞相。是年,公孙弘77岁。让人惊奇的事还在后头。刘彻觉得公孙弘好像还缺了什么想了半天猛然想起:汉朝自开国以来,坐上丞相位的,都是有侯爵身份的,唯独平民老头公孙弘缺了这一个要命的东西。公孙弘没侯爵事小,可皇帝的面子事大。我这么一个讲究排场,阔气十足的皇帝,怎能让丞相落得个寒酸命呢于是,刘彻马上想到:是不是给公孙弘封个侯,将他与历任丞相的地位拉平呢可我们知道:汉朝封侯的规矩是很严格的。如你不是刘氏亲族,又没什么功劳,那么拜官可以,封侯免谈。当初汉景帝刘启想封自己几个舅舅为侯,丞相周亚夫便死命不同意。不过自从文景两父子都封外戚为侯后,这也成了汉朝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凡是外戚,只要不是傻瓜笨蛋,都可以封侯。可人家毕竟是外戚,与皇家有亲,闲人也说不得。要想给公孙弘封侯,得找个什么借口呢这事当然难不倒刘彻。刘彻马上下了一道诏“自朕登基,就不拘一格降人才。武将文臣,能者即上,封侯加爵没什么不可以的”于是,刘彻打着不拘一格的大旗,很顺利地封公孙弘为平津侯,食邑650户。刘彻此举创造了一个神话:丞相封侯,自公孙弘始一句话,公孙弘真的赚大了既为侯,当然有钱可以养闲人了。从此,公孙弘开始附庸风雅,招买宾客。所谓宾客无非两种:帮忙和帮闲。帮忙就是出谋划策,帮闲就是吹牛拍马。这帮没有白啃公孙弘粮食的人,每天就是聚会讨论提案,汇总成文。于是公孙弘就享现成的,直接送到刘彻面前,呈报现奏。公孙弘养客,刘彻手里也养一群客。公孙弘门下那帮客名不见经传,那叫小客;刘彻手里那帮人名震天下,那叫大客。刘彻为什么要养这帮大客目的就是建立内朝,制约相权。如皇帝凡事听丞相的,君权可能就会旁落。刘彻当然不能眼睁睁看着公孙弘将相权做大。所以每当公孙弘将提案交上来时,刘彻总要安排身边一两个人跳起来跟公孙弘辩论。之前,公孙弘已领教过朱买臣的厉害。最近他又尝到另一个牛人的厉害:吾丘寿王。不管朱买臣还是吾丘寿王,每次刘彻身边这群高级顾问站出来,公孙弘都得服输。服输是应该的,也是正常的。这不仅仅是口才问题,更是为官之道。我们有理由怀疑公孙弘。他在很多关键问题上是貌似较真,事实上却从没跟皇帝较过什么真。但除皇帝外,对于其他人,公孙弘都可以较真。前面已有一个主父偃为证,估计主父偃被人整死了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次公孙弘又准备跟两个人较真:一个是久违的董仲舒、另一个是前面一直斗得猛烈的汲黯老先生董仲舒怎么惹上了公孙弘这事说来话来。董仲舒不但惹上了公孙弘,甚至还惹上了公孙弘的敌人主父偃。这三个人为什么互相掐架,不分你我呢在我看来,问题就出在他们的行业竞争上董仲舒是怎么发家的治春秋;主父偃是怎么发迹的亦治春秋;那么公孙弘呢还是治春秋。那么,此三人,谁的专业更厉害呢当然是董仲舒董仲舒三年苦练,写出盖世秘籍春秋繁露。而主父偃和公孙弘则不见有秘籍,都是些不成体系的奏表。唯独董仲舒,仿佛练成了降龙十八掌,自成一派,天下无敌。但任何武功都是有漏洞的。就是这本春秋繁露,让董仲舒差点死在主父偃的手上。事情是这样的:董仲舒治春秋,将它与阴阳家学说结成一体,发明了一个“天人合一”的阴阳预测学。他认为:天地一切灾异,都可在春秋里找到根据。于是董仲舒在地方上当诸侯国相时实施这套理论,得心应手,从没被怀疑过。董仲舒没被怀疑,那是因小地方,人们见识短。如真到长安城这种大地方,就有可能漏馅了。果然,还真出问题了有一年,辽东高庙及长陵高园的大殿发生火灾,董仲舒听说后,又手痒翻春秋找阴阳论据。结果写了一通草稿,还没交上去,主父偃就上门来偷了。主父偃私下拜见董仲舒,没想到董仲舒就将没发表的论文交给主父偃过目。主父偃看后心里就笑了。他知道:现在是扳倒这个经学泰斗的时候了于是,主父偃偷走了董仲舒的草稿,交给刘彻。刘彻一看,又召来一个人来看。这个人就是董仲舒的得意弟子吕步舒。刘彻问吕步舒“你觉得这篇论文写得怎么样”吕步舒根本不知道这文章是师傅写的,不由脱口而出“这是什么狗屁文章,简直是胡扯”主父偃笑了“对,就是胡扯,天有不测风云,怎能都跟春秋胡扯到一块呢”刘彻一听就怒了。传说中的经学大师,竟是个胡扯大师于是刘彻下诏:替朕将董仲舒擒来,斩了当然最后,董仲舒没有被斩。因刘彻又将他赦免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从此天要打雷,地要大旱,都随它去吧。董仲舒再也不敢说春秋可预测灾异了。主父偃没搞定董仲舒,他很意外。但他被公孙弘搞定了,更属意外。董仲舒也觉得意外。不过仨死了一,还有俩。剩下的俩,就开始角斗了。公孙弘搞掉主父偃,不是因他敬重董仲舒,更不是同情或可怜他。主要是主父偃目空一切,也欺负到公孙弘头上来了。所谓敌不犯我,我不犯人;敌若犯我,我必犯人董仲舒的学术水平,公孙弘是自知的。与之争锋,必耻无疑。问题是董仲舒却坐不住,主动找公孙弘掐架来了。董仲舒认为:公孙弘的学术水平远不如他。凭什么他就飞升直上,位至公卿而自己奋斗多年,仍还在诸侯国之间奔走无门弄了半天,董仲舒才看清:公孙弘的升官秘密全在一张嘴上于是心里不舒服的董仲舒开始跳起来骂人了。骂人的话马上传到公孙弘耳里“董先生骂你溜须拍马,不学无术,你看怎么办”公孙弘眉头一皱,心里冷笑。刚刚差点被主父偃整得快死,你老董现在闲不住了想跟我掐架,那就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