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闻悠悠之聚散堂

尘非墨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总裁小说网 www.zongcaixiaoshuo.com,最快更新尘非墨文集最新章节!

    人们所认知的世界,常常都是十分的渺小。于是每每听说,便有十分的兴趣,尤其是神奇的地方。忽然出一石碑,世上多了一个聚散堂。

    “聚散山上聚散镇,聚散镇中聚散堂。泉水一道下山去,俗世凡人常不开。惑于丛生之忧愁哀感,不若去到聚散堂,忘尽心藏,然后得超凡化镜。”碑文如是。

    聚散堂,聚时凄凄,散时苦苦,囊括一切奥妙了。这些文字,实在过于抽象难及,不过的确是人之向往:总有这样那样的伤心人,绝望人,为名为利追逐一生而无尽辛劳的人,想想在一个温暖的地方安然入眠,那是如何惬意!

    于是聚散堂和人们想的一样,四处总是萦绕着浓时的春色,即使冬日也有冷冷的雾气夹杂其中。然而聚散堂中是如何光景,谁也说不清。因为有那石碑,人们知道了聚散堂,就在那片奇妙的土地上。

    那里少有人踪,清冷的石阶爬上了大山,通往人们不了解的地方。此后每几天都会有那么一两个人上山寻找超脱,或者财富,因为有传闻说那儿其实是帝王的墓葬。

    当然不是只有世俗贪婪之辈去聚散山上寻宝。聚散山的确是秀美之处,常有初出的书生旅此地,留下拙劣的诗文。官宦中也有附庸风雅之士,要看看那从天宫流下的泉水。不过想上山探得究竟的,往往都迷失在那迷人的烟云之中了。那条石阶,通往的绝不是尘世。

    据说聚散堂是没有季节的,永远笼罩着浓时的春色。即使凛冬,人间寒冷的气息传上去,也依旧不动不改,这便是仙人傲然的姿态。常来烈风绕凉,卷上聚散镇,自然没能有什么影响,然而在外游荡的聚散的愁苦,便是愈来愈弱了。

    无音寺有智者,慧灵禅师,也曾到聚散山下修行。佛缘曾载此事,据说三个月食野果,饮清泉,终于有一天恍若参透无上般若,大笑上山,此后便无消息,留一偈子于石壁上,至今犹在:

    聚散何苦世人烦,菩提树下看不穿。一切哀乐因心起,死时方悟一切缘。

    然而就这样的神秀之地,慢慢少了不轨者的侵扰,也渐渐淡了下去,直到一天又成了江湖人口中不绝的诉说。

    罗氏一族是江南第一大家族,既通音律,又存天下奇技,武林中莫不敬畏。先有小子名和,犹是了得,方才弱冠年纪,便习得一身武艺,驰纵如猿,琴艺亦高妙非常,平常武者禁不住其指九拨。罗和学遍天下,画木禅师、妙蒂方丈等对其皆有嘉赞,甚至还独创出一首惊天曲目,寄命之叹,凶狠异常,直追琴魔,于是被画木禅师禁止使用。如今江湖新秀中,最耀眼的莫过于他,前途一片光明,甚至有人猜度他能成为武林盟主。

    大概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本来温文尔雅的罗氏传人,却像个疯子似的宣布闯上聚散堂,探出生死的奥妙,这无疑吸引了诸多眼光。不到一个月,各路人马都赶来聚散山,盛况简直可比聚散堂初为人晓之时,连朝廷都派出快笔丹青,希望记下这一美妙之笔。别看这八方豪杰,三教九流的人物都有,在这大山之下,泉水之边,竟然都收敛起来,甚至杀人如麻的大盗都不敢动一草一花。

    终于等到一日清晨,一箭惊醒了众人的惺忪。竹箭散作无数烟火降落,正是罗氏一族的“半天花”众人只见一翩翩白骑,悠然而至。

    一白面书生不禁赞道:“一箭破晨便倾城,罗和自在一白骑。”声音立即消失在众人的欢呼与议论之间。罗和并不打算说什么,他并不是来扬名的,他只是来寻找聚散的答案,于是撇下众人,抱琴便拾级而上。

    开始有人谴责罗和的失礼,不过随着琴声的响起也闭上了嘴巴。众人脸上先是敬佩琴艺非常,后来则变成震惊了:琴声竟然如无形的手掌,抚平了身后的脚印,露这手本事,无疑是要告诉人们,他罗和是有这个资本闯聚散的。

    然而这上山路真漫长,罗和知道自己已经在烟云腹中了,便要自己什么都不想,提气疾奔。终于抵达山顶,四处荒凉,只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子路。而一路走来的石阶,就凭空消失了。

    罗和只得沿着石子走,不久就看见了一个破败的小庙,可附件还是苍茫茫的。罗和想大概这里就是聚散堂吧,可是万万不敢大意,一只手扣这琴弦,一只手轻轻敲了敲门。没有丝毫的动静。

    罗和迷惘了,目前只有这小庙,自己再无去处。以他的能力,随便聚气一掌或者纵几个强音,破门实属易举。可是他又怎么敢打扰这仙境般地方的安宁?罗和无奈了一会,只得退开。可刚刚转身,便听佛号宣起,一老僧已在其后。

    “破门,敲门,不都是想进去吗?为什么看不开呢”老僧依旧低眉,手一竖起,寺门已然化为了尘土。

    罗和心里咯噔了一下,居于聚散镇的,又岂能是俗人呢?他开始后悔自己的冲动,本以为自己的本事已经达到一定的境界,却不知道天外有天的道理。可他不能后悔,必须全力以赴。

    “往前走,就是聚散堂”风带来了老僧的最后一句话。

    罗和想到自己一开始被所见的拘束了,才发现自己其实一开始就被束缚了。于是他随意而行,接着狂奔,随意转弯,可是怎么也是绕回原地。正准备再次扣门,罗和想起自己家中所藏秋风,乃是一本平淡无奇的轻身功夫,却被探宝堂列为了江湖第二轻功,着实让他郁闷了许久。现在这青光漫照的聚散堂,是否能有奇效呢?

    想到这里,罗和声起“秋风起兮白云飞!”于是脚生秋风。待到一首秋风辞念完,罗和知道自己对了,那小庙的门已经破败不堪。

    “请进”恍惚来的声音,直入罗和脑海。

    罗和眼中忽然精光暴闪,一招“待踏马蹄清夜月”上前,立即发出“穿云追”那破门竟然一动不动,硬生生地挡住了号称能荡开城门的至刚掌法。不,不是挡住了。罗和惊诧之际,便感到一阵强大的力量虚空过来,下意识地双手一格,便感到翻江倒海般的震动,被弹出了老远。

    庙门,把一掌之力完全弹了回来。罗和只得拿出全部的本事,寄命之叹奏响了。天理一般的音波,庙门似乎也不得不遵从命运的法则,抖动得像秋天在枝头颤抖的黄叶。不过就差一点,可就是那么一点!他已经不能发出更强的冲击,除非那一招,可是那代价是不能的。

    不知何处的鸟,懒懒地画出一道优美的线条。

    失落的罗和开始感到饥饿,他毕竟是个凡人。他抓着干粮的时候,扫了扫小庙。不仅仅是门呢,似乎一切都不像是属于这个时光的。那墙,就堵着他的思绪。罗和脸上忽然又闪现出了微笑,他想起了刚才的鸟儿。

    门大概有一丈不到,罗和自然没放在眼里,燕飞一下,便已经到了墙大半的高度,施展出“壁虎游墙”的功夫,却径直掉了下来。不知道这是什么墙,竟然比油还滑。罗和也似乎开了窍,一掌挥出,墙便成了粉尘。

    罗和就走着开出的路进去了,便见另外的世界。一花一木飘渺境,其实所见为自性。罗和看见景物随着自己的念想变幻,他知道,他已经在聚散堂里面了。

    面前一切似乎都是迷蒙的,并不重要,因为他触不到的,自然就是虚无。然而眼前的厚甲武士,却是很明显地要他出手。

    罗和虽然生性温良,不喜爱处处与人争斗,可大大小小的比武也经历过许许多多了,凭着经验,他感到此人深不可测!这似乎是矛盾的,可罗和实在看不透武士的本领。忽然那武士身形一晃,瞬间便近了身,罗和全部的神经都绷紧了,全力迎战。武士武艺轻灵而出手却十分雄浑,似乎拳风所到,都是腰马合一的力道。罗和展开罗家扇的功夫,辗转腾挪,倒也不至于几十招之内落败。可是每一次的触碰,罗和都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于是在武士的顺势一拳中,冒险擦着拳头闪开,再一转身,手上已多了一副天钢手套。

    可就这一秒,武士居然拔出一把宝剑,横空而至。罗和看得清楚,剑锋丝毫不动,可见膂力与剑皆是不凡。罗和此时已无妙策,定下神来,右手化为阳章,向着剑,一招“拨云见日”反削过去,竟然是以掌代剑!幸好有这至宝手套,否则罗和立时就要化为漫漫的烟尘了。

    罗和本来不擅近战,偏偏武士剑招险峻异常。罗和年龄尚小,怎经历过如此恶斗,不过一盏茶的功夫便是全化为守势了。武士忽然手上更疾,一剑瞬变三招,竟然有点“三分剑法”的味道,罗和故意卖个破绽,武士抬脚便中胸口。

    罗和自然被荡开老远,虽说有护心镜的抵挡,也着实伤的不轻,喉头一甜,一大口殷红便沾染了白衣。罗和立即将背在身后的琴抽出,武士隐隐感到不好,只听胡笳十八拍已然奏响,四周的树叶不停飘落。

    罗和琴声一动,苍天变色,可摧一座城。

    武士毫不慌乱,剑舞如轮,不闻一切声!

    用极强的速度,可以斩开空间,逆转气流,罗和再怎么精妙的曲子,也不能奏效了。可是罗和还有寄命之叹,这不是曲子,是自己都无法控制的声之本源。怀着对武士无比的敬佩,一声爆响,武士已然消逝,就跟从来不存在一样。

    罗和微微叹了一口气,向前走去,不管叶落满地。也不管身后武士犹在,大概等着下一个人。

    竹林,浪般涌动。罗和想象中的一样,两座石台。罗和抱琴跃上,看着对面,果然与自己一样的白衣男子。聚散,最大的聚散不过就是生死。而前生与今世不在一样的时光,自己战胜不了自己,因为自己无法与自己为敌。

    聚散堂,是个温暖的地方,人们会看见自己所钟爱的,甚至要看见自己。这里就是人内心的折射。罗和知道自己的宿命,他是狂热地爱上了琴,他明白即使琴艺天下无能出其右者,也不是至高。一切哀乐,都在于聚散。他看不穿,于是来这里寻找了答案,竹林中,自然就是理想的答案。

    “梅花三弄”竟然随着美妙的音符,飞起了朵朵的梅花。

    “嵇氏四弄”果然,自己就是嵇康,琴的灵魂,可他并没有触及那灵魂。

    乐声此起彼伏,罗和愈加欣喜了,他知道自己是真的触及到那层世外的境界了。罗和想起自己的至柔内力,指间更是多了一分微波。

    嵇康依然的安然,很自然地就避开内力的冲击。是啊,有着高超的琴艺,内力化在琴神中杀人这样低劣的技巧又有什么用呢?

    罗和使出自己珍藏的霓裳羽衣曲,宫廷的华美又有那丝不俗的感觉,流淌在不俗的地方,便有离世飞仙的感觉了。

    嵇康弹起玉树后庭花,奢华最后,难免是要落得悲凉的下场。有罗袖裹残殷色可,最终还是罗衾不耐五更寒啊!李煜方出了“独自莫凭栏”的叹息,这曲子,便是那一江春水。而二人,又何不似对饮长亭呢?

    罗和暗输一些,又起高山流水,千古绝唱,再加上十几年的修习,即使伯牙在世,也不过如此了吧。

    嵇康回应他的是广陵散,他一生的欢喜哀愁,许多滋味皆付其中了,聂政的勇者之气,又怎是一对知音能发的?这是千古之叹。

    “罗和就这么点本事吗?”淡淡的音调中却蕴含这一丝嘲笑。

    “嵇康也不过如此。”

    “你看不起自己吗?”

    罗和再不保留,寄命之叹一日内第三次奏出,他得到了半颗仙丹,如今体质已经可以驾驭这惊天动地的曲子。

    嵇康颜色终于变了,他指下似乎已经弱渐于无。时间、空间似乎都扭曲了,就这样,两个生在不同时光的同一人,在一个虚幻的地方作出了最后的对决了。

    嵇康拿出了一把黑色的琴,拉断一根弦、两根弦,寄命之叹便也弱了下去。罗和知道这是自己最后的曲子,他无所顾忌。这才是一个人的极致。

    “极声!”极限是不存在的,人也永远达不到。罗和却知道自己能做到的是什么。五指都断了,他再不能弹琴,他也不需要弹琴了。光一般的声响,这是仙音吗?嵇康无计可施,嵇康败了。

    罗和他胜利了吗?没有。人战胜不了自己,有胜自然就有败,当想打败自己的时候,自己早就败了。他也没了什么念想,他想通了,于是便沉没在时间的漩涡,随着历史流走。

    山下的人们,也不知道罗和怎么样了。许多人都说罗和成仙了,因为当天晚上罗家祠堂发出夺目的光,五里之内的人们都看见了。

    也有人说罗和不过是凡人,也只能是凡人,古来那么多俊杰与鼠辈上聚散堂,结果都是杳无音讯,又有什么区别呢?

    当然罗和对这不感兴趣,真正的神明更是不感兴趣。只是罗氏一族的家谱中记载了罗和登仙的故事,罗家人总是喜欢讲述祖先的这段荣耀。

    聚散山下又变成冷冷清清的了,只有那泉水,依旧叮叮咚咚地,一直响到山下的人间。